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金庭观 宋 · 叶参光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迢递人间入路遥,忽窥仙阙绝尘嚣。
事寻奇异彼燕石文载兴崇是晋朝
攻艺高楼无笔砚,养鹅灵沼识刍荛。
英雄虽逐年华谢,万古真风冠碧霄(《剡录》卷八)
成都古今集记序 北宋 · 范百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七、《全蜀艺文志》卷三○、《成都文类》卷二三、《蜀中广记》卷九六、《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二○、嘉庆《成都县志》卷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二
成都,蜀之都会,厥土沃腴,厥民阜繁,百姓浩丽,见谓天府
缣缕之赋,数路取赡,势严望伟,卓越他郡。
朝廷席五圣之厚,基万龄之泰,明烛外遐,爱均畿辅,凡选建师长,必一时名德,中外皆曰可,然后以尹兹土。
其优驭西南之意,槩古邈矣,非独隆于今也。
蜀之所以为重于天下,虽穷隅鴂舌咸共知之,而其可以文载而永久者,则往志蹐错,近事缺绝,殆不足以彰其重。
熙宁壬子八月,诏以参知政事赵公资政殿大学士,再莅此府。
蜀之黔黎,夙云易扰,小异故常,必勤上心。
是时天子方恻然矜之,故不惮诿公以远。
公倍道而来,下车之初,釐所当恤,亟即民心,平纷解累,人乃悦怿,尽知明天子覆育远方之意甚厚,公亦自谓宜于蜀也。
翰林学士陈公和叔与之书曰:「蜀事可观,惜其坠落,泯泯不耀」。
公慨然留意,每政事间隙,延多学博识之士,与之讲求故实,掇采旧闻若耳目所及,参诸老长,考覈是非。
自开国权舆,分野占象,州部号名因革之别,其镇其浸,冈联派属之都城邑郭,神祠佛庙、府寺宫室、学宫楼观、囿游池沼建创之目,门闾巷市,道里亭馆,方面形势,至于神仙隐逸,技艺术数,先贤遗宅,碑版名氏,物事种种,瑰谲奇诡,纤啬毕书。
繇秦汉以来,凡为守令荦荦有风迹者若干人,有唐迄今知府事居多闳硕端毅之又若干人,其行事暴于图史,不可胜述,其始至若代去之年,次序昭然著矣。
厥生钜人,千古不乏,泽我文化,隽逸迭起,科选德进,相踵于朝,数百年间,无一遗者。
物有其善,虽毫釐亦补,实足以为一方盛观。
自昔僭贼乘民凶灾,事变不同,久近亦异,悉其致寇之由,及王师夷难底平之迹,与夫历代蛮獠叛服不常,中国所以驱除羁縻得失之故,又足以为不虞不若之明鉴。
呜呼!
既有政以孚其惠,又为书以宪厥后,公之于可谓志得而道备矣。
书成凡若干篇,以类相从,为三十卷,名曰《成都古今集记》。
人之观之,信乎蜀之为重于天下非虚也哉!
奏理羊皇后 西晋 · 刘暾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五
奏被手诏,伏读惶悴。
臣案古今书籍,亡国破家,毁丧宗示方,皆由犯众违人之所致也。
陛下迁幸,旧京廓然,众庶悠悠,罔所依倚。
家有跂踵之心,人想銮舆之声,思望大德,释兵归农。
而兵缠不解,处处互起,岂非善者不至,人情猜隔故邪!
上官巳犯阙称兵,焚烧宫省,百姓喧骇,宜镇之以静。
大使卒至,赫然执药,当诣金墉,内外震动,谓非圣意。
羊庶人门户残破,废放空宫,门禁峻密,若绝天地,无缘得与奸人构乱。
众无智愚,皆谓不然,刑书猥至,罪不值辜,人心一愤,易致兴动。
夫杀一人而天下喜悦者,宗庙社稷之福也。
今杀一枯穷之人而令天下伤惨,臣惧凶竖乘间,妄生变故。
臣忝司京辇,观察众心,实以深忧,宜当含忍。
不胜所见,谨密启闻。
愿陛下更深与太宰参详,勿令远近疑惑,取谤天下(《晋书·惠羊皇后传》,河间王颙矫诏,以后屡为奸人所立,遣尚书田淑敕留台赐后死,诏书累至,司隶校尉刘暾尚书仆射荀藩河南尹周馥,驰上奏曰云云,刘暾传》作「上表理后无罪」。)
矫诏讨刘舆 西晋 · 河间王颙
 出处:全晋文卷十四
豫州刺史刘乔檄,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骠骑将军虓,距逆诏命,造构凶逆,擅劫郡县,合聚兵众,擅用苟晞兖州,断截王命。
镇南大将军荆州刺史刘弘平南将军、彭城王绎等其各勒所统,径会许昌,与并力。
今遣右将军张方大都督,统精卒十万,建武将军吕朗、广武将军骞貙、建威将军刁默为军前锋,共会许昌,除兄弟(《晋书·惠帝纪》,永兴二年十月,诏云云。又见《刘舆传》,以为河间王颙矫诏。)
表废齐王囧 西晋 · 河间王颙
 出处:全晋文卷十四
王室多故,祸难罔已。
大司马囧虽唱义有兴复皇位之功,而定都邑,克宁社稷,实成都王之勋力也。
不能固守臣节,实协异望。
许昌营有东西掖门,官置治书侍御史长史、司马直立左右,如侍臣之仪。
京城大清,篡逆诛夷,而率百万之众东来绕洛城
阻兵经年,不一朝觐,百官拜伏,晏然南面。
坏乐官市署,用自增广。
辄取武库秘杖,严列不解。
东莱王蕤知其逆节,表陈事状,而见诬陷,加罪黜徙。
以树私党,僭立官属
幸妻嬖妾,名号比之中宫
沈湎酒色,不恤群黎。
董艾放纵,无所畏忌中丞按奏,而取退免
张伟愡恫,拥停诏可;
旟小竖,维持国命。
操弄王爵货赂公行
群奸聚党,擅断杀生。
密置腹心,实为货谋。
斥罪忠良,伺窥神器。
臣受重任,蕃卫方岳,见所行,实怀激愤。
即日翊军校尉李含乘驿密至,宣腾诏旨。
臣伏读感切,五情若灼。
《春秋》之义,君亲无将。
拥强兵,树置私党,权官要职,莫非腹心。
虽复重责之诛,恐不义服。
今辄勒兵,精卒十万,与州征并协忠义,共会洛阳
骠骑将军长沙王乂,同奋忠诚,废还第。
有不顺命,军法从事。
成都王颖明德茂亲,功高勋重,往岁去就,允合众望,宜为宰辅,代阿衡之任(《晋书·齐王囧传》。翊军校尉李含奔于长安,诈云受密诏,使河间王颙,因导以利谋。从之,上表云云。)
上表言 西晋 · 范阳王虓
 出处:全晋文卷十五
河间王颙等宜委任如旧自悯怀被害,皇储不建,委重前相,辄失臣节。
是以前年太宰与臣,永惟社稷之贰,不可久空,所以共启成都王颖,以为国副。
受重之后,而弗克负荷。
「小人勿用」,而以为腹心。
骨肉宜敦,而猜佻荐至。
险诐宜远,而谗说殄行。
此皆臣等不聪不明,失所宗赖。
遂令陛下谬于降授,虽戮臣等,不足以谢天下。
今大驾还宫,文武空旷,制度荒破,靡有孑遗。
臣等虽劣,足匡王室。
而道路之言,谓张方与臣等不同。
既惜所在兴异,又以太宰惇德允元,著于具瞻,每当义节,辄为社稷宗盟之先。
张方受其指教,为国效节。
昔年之举,有死无贰。
此即太宰之良将,陛下之忠臣。
但以受性强毅,不达变通,遂守前志,已致纷纭。
然退思惟,既是其不易之节,且虑事翻之后,为天下所罪,故不即西还耳。
原其本事,实无深责。
臣闻先代明主,未尝不全护功臣,令福流子孙。
自中间以来,陛下功臣初无全者,非独人才皆劣,其于取祸,实由朝廷策之失宜,不相容恕。
以一旦之咎,丧其积年之勋,既违《周礼》议功之典,且使天下之人莫敢复为陛下致节者。
巨等此言,岂独为一张方,实为社稷远计,欲令功臣长守富贵。
臣愚以为宜委太宰以关右之任,一方事重,及自州郡已下,选举授任,一皆仰成。
若朝之大事,废兴损益,每辄畴咨
此则二伯述职,周召分陕之义,陛下复行于今时。
遣方还郡,令群后申志,时定王室。
所加官,请悉如旧。
此则忠臣义士有劝,功臣必全矣。
司徒戎,异姓之贤;
司空,公族之望,并忠国爱主,小心翼翼,宜干机事,委以朝政。
安北将军王浚佐命之胤,率身履道,忠亮清正,远近所推。
如今日之大举,实有定社稷之勋,此是臣等所以叹息归高也。
宜特崇重之,以副群望,遂抚幽朔,长为北藩。
臣等竭力捍城,藩屏皇家,陛下垂拱,而四海自正。
则四祖之业,必隆于今,日月之晖,昧而复曜。
乞垂三思,察臣所言。
又可以臣表西示太宰(《晋书·范阳王虓传》,与东平王楙镇东将军周馥等上言。案:篇末云:「可以臣表西示太宰。」则此篇是表也。)
西山经图赞 其四十五 白虎 东晋 · 郭璞
 押梗韵 出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五十七
甝□之虎,仁而有猛。
其质载皓,其文载炳。
应德而扰,止我交境。
春秋集注序德祐元年九月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四九、《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六九
尝闻之程子云,看《春秋》有法,以传考经,以经考传。
今观主一张君《集注》,纂传文载于经下,而系以诸家之说,使学者开卷,笔削之法瞭然在目,固已得伊川先生之遗意。
而又间附以己见,索幽阐秘,研精极微,有前人论著之所未到。
犹之聚宝为器,益以零金碎玉而加追琢之工,后有作者,弗可及已。
其间如论楚之救郑,既不书救,又贬称人,以见荆楚之不足进。
至吴之救陈,既不书师,复不书人,以见世变之益可哀。
他如于公如京师,而继之以伐秦,而谓臣礼之仅存者不可废,臣礼之不专者为可贬,而两寓其旨。
于葬蔡景公,而继之以宋灾故,而谓用变例以迭书,虑中国之沦胥,而三致其意。
若此之类,发明为多,皆能沉潜书法之妙,体认史外传心之蕴,不为无补于圣经。
苟或无得于此,则若荆公,惟见其为断烂朝报耳。
二百四十馀年褒贬之笔,夫子之志不几泯夫。
此书惟临江有刊本,遭燬之后,董克翁以录本示予,谓不可不寿其传,故锓梓于华亭之义塾云。
德祐乙亥菊节,后学卫宗武谨书。
按:《春秋集注》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又表 北魏 · 拓跋休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六
奉被癸酉诏书,述遗诫之旨,昭违从之义,遵俭葬之重式,称孝思之深诚。
伏读未周,悲感交切。
日月有期,山陵即就,伏惟陛下永慕崩号,倍增摧绝。
臣等具位在官,与国休戚,庇心之至,不敢不陈。
咸以为天下之至尊,莫尊于王业,皇极之至重,莫重于万机。
至尊故不得以常礼任已,至重亦弗获以世典申情。
是以二汉已降,逮于魏晋,葬不过逾月,服不淹三旬。
良以叔世事广,礼随时变,不可以无为之法,行之于有为之辰。
文质不同,古今异制,其来久矣。
自皇代革命,多历年纪,四祖三宗,相继纂业。
上承数代之故实,俯副兆民之企望,岂伊不怀,理宜然也。
文明太皇太后钦明稽古,圣思渊深,所造终制,事合世典。
送终之礼既明,遗诰之文载备,奉而行之,足以垂风百王,轨仪万叶。
陛下以至孝之诚,哀毁过礼,三御不充半溢,昼夜不释绖带,永思缠绵,灭性几及。
百姓所以忧惧失守,臣等所以肝脑涂地。
王者之尊,躬行一日,固可以感彻上灵,贯被幽显。
况今山陵告终,百礼咸毕,日已淹月,仍不卜练,比之前世,理为过矣。
愿陛下思大孝终始之义,悯亿兆悲惶之心,抑思割哀,遵奉终制,以时即吉,一日万机,则天下蒙恩,率土仰赖。
谨依前式,求定练日,以备祔示覃之礼(《魏书·礼志》三。文明太后既葬,休又表。又略见《通典》八十。)
请铸永安五铢钱 北魏 · 高恭之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三
四民之业,钱货为本,救弊改铸,王政所先。
自顷以来,私铸薄滥,官司纠绳,挂网非一。
在市铜价,八十一文得铜一斤,私造薄钱,斤逾二百。
既示之以深利,又随之以重刑,罹罪者虽多,奸铸者弥众。
今钱徒有五铢之文,而无二铢之实,薄甚榆荚,上贯便破,置之水上,殆欲不沉。
此乃因循有渐,科防不切,朝廷之愆,彼复何罪。
汉文帝以五分钱小,改铸四铢,至武帝复改三铢为半两,此皆以大易小,以重代轻也。
论今据古,宜改铸大钱,文载年号,以记其始,则一斤所成止七十六文。
铜价至贱五十有余,其中人功、食料、锡炭、铅沙,纵复私营,不能自润。
直置无利,自应息心,况复严刑广设也。
以臣测之,必当钱货永通,公私获允(《魏书·高恭之传》,又见《通典》九)
监司郡守搜访遗书诏1157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词科旧稿》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门下:汉治方兴,陈农奉求书之诏;
文载郁,苗发分出使之权。
《七略》之奏已成,四部之藏复盛。
稽诸往牒,具有成规。
朕法离照以当阳,体贲文而御宇。
久矣灵台之伯偃,载戢干戈;
粲然东壁之星明,勃兴道术。
乃眷藏书之府,属予稽古之心。
虽钿轴牙签,渐至充盈于三馆
而漆书壁简,尚多散逸于四方。
比屡饬于攸司,何未孚于至意?
爰加申谕,益俾旁求。
启时金节之臣,暨尔铜符之守。
或观风问俗,知典籍之所存;
或宣化承流,体国家之先务。
合修乃职,悉上送官。
隋朝嘉则之名,靡容饰伪;
按我祖崇文之目,庶可补亡。
苟闻篇帙之鼎来,奚吝龙光之宠锡?
毋为烦扰,以负使令。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沧州弓高县实性寺释迦像碑 唐 · 张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四
详夫元天北列。运斗极于璇枢。
大地东倾。镇江河于玉岊。
昼夜则晦明无定。羲舒为朝夕之资。
动静则亏缺有时。乾坤非长久之器。
岂湛然常住。大雄包混沌之源。
寂尔无生。正觉出氤氲之表。
故能使九十六道。纪菩提之一门。
三十三天。贯须弥之四顶。
振岚飙而吹大块。运僧祇于埏埴之前。
智炬而烁洪炉。置贤劫于陶钧之上。
其去也。后天而灭。
故现灭而归无。其来也。
先地而生。故因生而示有。
青霄帝座。降灵气于中胎。
白净王宫。孕神姿于右胁。
莲乘七步。树下六年。
荐玉象于祥符。启金人之瑞梦。
影流中国。大地由其震动。
光入太微。星垣为之不见。
法王之应迹也。妙觉常身。
本无颜色。至人垂教。
遂有形仪。开满月之奇姿。
韫中天之异相。髻衔龙发。
顶秀螺文。万印生于瑞手。
千花发于神足。莲开青目。
毫光照于四天。花艳丹唇。
顶彩周于十地。法王之宝相也。
具一切智。号悉达多
通万物心。名希有相。
往来不穷之谓圣。阴阳不测之谓神。
不化而行。不言而信。
持慧灯而耀长夜。扬法舸而救迷津。
为尘品之医王。作偫生之慈父。
法王之至仁也。法忍
率难忍以皆空。无心即心。
总偫心而俱摄。珊瑚江海。
一指测于波澜。琉璃日月。
手分其昼夜。目连持线。
天地为之颓纲。舍利投针。
山石由其绝纽。法王之神力也。
儒童毓庆。阙里生叹凤之声。
摩诃降迹。苦县诞犹龙之彦。
仲尼礼乐之标首。仰至圣于迦维。
伯阳道德之真宗。访古皇于天竺
故知一乘妙旨。超然居十翼之先。
二谛微言。邈矣出三清之表。
法王之威德也。率陀天上。
飞閤神功。舍卫城中。
香台造化。百千妙界。
生于鸟翅之间。十二音声。
出于象牙之表。金绳百丈
下照日宫。珠网七重。
傍临月殿。萍流地上。
化为池沼之形。花散空中。
变作楼台之影。法王之壮观也。
佛中佛日。天上天人。
金口振于西方。银函洎于东夏
无能间细。写鳌滶于波流。
有外谈空。运迦维于宇宙。
合掌腹内。思闻十善之音声。
舒翼壳中。遥相四天之说法。
法王仁化也。高梯直上。
包括太虚。抽针旁缀。
区分小有。贯花之句。
光如水上之莲。说偈之音。
皎若星中之月。非有相而非无相。
凡圣莫测其幽微。空是色而色是空。
圣愚不知其要妙。法王之教化也。
法身无像。故因像以宣功。
道本无言。亦因言而示教。
尘俗不可以久处。故厌世而归空。
真如不可以道标。故凝神而降迹。
吾之去也。因辩无常。
吾之来也。因谈缘起。
情有所至。河海为之编龙。
神有所归。丛林为之变鹤。
从灭至灭。能通寂灭之因。
无生示生。永入长生之地。
法王之变化也。由是八方回向。
万国归依。慧日被于三千。
法雨流于百亿。周穆王之代。
圣教方融。汉明帝之时
慈风渐扇。年移晋宋。
运属周隋。苍鹅出而天地屯。
赤龙发而干戈起。秦川涌血。
罗什不归。赵郡僵尸。
图澄永去。西域驮经之路。
荆棘参天。东郡画像之郊。
风尘扑地。我高祖神尧皇帝傍回地轴。
蹴昆崙以西倾。太宗文武圣皇帝仰握乾符
扫欃枪而南灭。削平岳渎。
舒卷风云。芟毒树而建祗园。
拔邪山而开福地。实性寺则贞观三年奉敕之所建也。
平原控赵。渤海临齐。
上衡毕昴之星。下瞰衡漳之地。
浦称骏渎。马颊太史之遗踪。
地号弓高。龙额将军之旧业。
爰于此地。回构乾堂。
兴八会之香台。辟三休之妙观。
龚遂解绳之邑。宝线争施。
曹丕沈李之郊。天花竞落。
螺宫映水。枕关于黄河。
鱼梵吟风。接蜃楼于沧海。
实栖神之秘宅。毓庆之神区者哉。
寺主久依定水。早庇禅休。
功济有缘。业优无学。
意花不染。宏上善于慈心。
胜果争攀。察中乘于慧眼。
非色非相。凝神究竟之端。
无我无人。高蹈苦空之外。
上座都维那等。并寻鹫岭
访道鸡园。归诚甘露之门。
自得醍醐之性。鹅珠护戒。
苦节于坚林。龙镜澄空。
照真规于静域。以为修身者福。
遂则殃销。坚善者功。
功施则缘发。旁求大匠
广召山虞。粤以仪凤二年
移宝堂于寺内。去旧处三百馀步。
设奇功于地道。神妙无方。
穷逸思于天关。灵机不测。
鱼鳞翠瓦。逐层阁而舟移。
雁齿青阶。带崇基而毂转。
虹梁曜日。焕若神行。
鲸栋凝烟。故非人力。
宝阶星动。似忉利之飞来。
绀殿云浮。同化城之涌出。
岂非威神自在。不可思议者哉。
于宝堂内敬画释迦尊像一铺。镕金范素。
写雘图青。斲象浦之灵珠。
龙泉之羽璧。鲛人水织。
竞送霜缣。蛾客抽丝。
争投雪线。七重交映。
百宝庄严。实相端凝。
粹容圆备。蜂王献蜜。
纷飞紫绀之楼。龙女持花。
出入珊瑚之殿。诸天献果。
芙蓉生宝座之前。居士焚香。
柏叶起金炉之上。千躯圣像。
据六地而扬音。八部龙神。
下三天而奏乐。斯乃元功幽赞。
故无德而称焉。调露之初
边烽屡警。七重黑晕。
万里黄沙。旄头干太白之精。
素发挹中台之翠。乡人等九州令族。
四海良家。提龙剑而星驰。
撮犀渠而电激。为鹏为鹗。
轻飞雁塞之前。如虎如貔。
回啸狼居之表。阴山雾廓。
瀚海波清。凭慧力而服魔军。
持庙算而摧孺子。共申宏愿。
植此丰碑。记历代而长存。
惟令名之不朽。奉为高宗大帝。
星珠敛耀。斗电潜辉。
御鸾凤于金舆。邃攀龙于鼎峤。
娲皇诞裔。姬姒降生。
断鳌立极之神功。乘龙御天之大业。
凝情三昧。早慧六通。
坐兰掖而虔诚。仰茨山而展庆。
使持节沧州诸军事沧州刺史李公□庭坚之雅操。列马喙之殊姿。
太尉之名家。履龟文之异相。
贾琮出刺。下车而肃百城。
延寿閒居。闭阁而绥千里。
长史北平公。太尉之宠。
首有虞陶。唐左相之荣。
实兼平景。庞士元之展足。
终非百里之材。王休徵之佩刀。
实有三台之望。朝散大夫弓高县晋君。
嘉禾献瑞。门传翠叶之风。
鬯草袭勋。业践彤弓之锡。
横绮琴于膝上。翠翟朝驯。
揽明镜于怀中。青鸾晓集。
太原王主簿陇西李灌河东卫神暹常山张行升等。并周灵王太史
仙人白鹤之苗裔。帝颛顼之儒宗。
柱史青牛之叶冑。羊车映王。
焕升气于淮川鹊印流金。
郁灵符于宝轴。骥从东道
方申逐日之功。鹏举北溟。
皆戢摩霄之翼。乡望某等。
并地邻邹鲁。境接燕齐。
俗富诗书。家丰礼乐。
海隅鸥狎。犹存射雉之规。
河朔鹰扬。仍带爽鸠之气。
隽不疑之故里。气调魁梧。
石仲容之旧墟。英灵俊杰。
德由名显。功以颂宜。
非笔无以申其功。非言无以叙其德。
旁求翠玉。远播鸿徽。
刻龙首于银钩。凿龟文于玉版。
蓬莱之水三尺。孤摽碣馆之前。
扶桑之日再中。独立金台之上。
俾夫天销劫石。琼文写而无穷。
地入微尘。宝字书而不灭。
重宣此意。而为颂曰。
太虚混沌。寂寥沈默。
二仪既判。三才允殖。
地缺东南。天倾西北
陵迁谷转。山开水塞。
月满则亏。日盈则昃。
大哉正觉。竟元不测。
先地而极。后天而益。
不灭不生。无声无色。
曜魄指掌。乾坤胸臆。
圣人立教。用形表则。
实相端严。粹容岐嶷。
销灭五苦。削平六贼。
水号连河。山名檀特。
六度。三明在即。
牛口西来。马明东陟。
玉偈光启。金言允克。
碣石燕郊。平原赵国
雀台西指。蜃楼东偪。
建此神区。爰崇净域。
龙图合兆。龟书应墨。
绮缀星浮。金铺电赩。
地神献果。天厨送食。
八会云平。三门箭直。
宝堂移转。神通智力。
飞檐振羽。虹梁动翼。
閤似云行。楼如鹤息。
日逐阶旋。天从桥匿。
野外尘黄。星间晕黑。
爰凭净居。剪除荆棘。
雁塞消氛。龙楼受职。
银书玉版。镌名记德。
雁塔之阶基。对蜂台之阃域。
穷逸思于图篆。放神功于剪刻。
孤标九流之间。独立金台之侧。
惟令名之不朽。或驰芳于百亿。
唐故赠齐州司马陆公神道碑720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公讳孝斌。字顺
姓陆河南洛阳人也。
其先帝妫启姓。陈胡立族。
敬仲之孙有齐国宣王之弟封陆乡。
盖命氏之所由兴也。秦并诸国。
陆氏分适燕吴。在燕者。
魏文成帝时东平成王俟生平原王丽
重世游美。为国之华。
公即王七世孙也。曾祖彦升
北齐以文艺高选。任秘书郎
以至德表所居。号终孝里
元亮鹰扬郎将
父淳感。盘桓利贞。
弓招莫进。同志诔行。
谥为惠康。孝悌仁义。
世不殒矣。公诞灵冲和。
禀识高朗。而中礼。
易而达节。笃学励行。
著实飞声。文史者宗其渊府。
德行者仰其墙仞。举国子明经
绛州参军始州司法。其在官也。
示人亲其亲。长其长。
不苛察而小无废。不皎异而大有成。
知识日明。常憺如也。
丧亲过哀。因中风废。
卧疾累年不起。楚邸肇封。
大罗云逸。虽沈疴未弥。
而佥望允归。授楚王府兵曹参军
实有躬降师宾之礼。目击仪刑之训。
府罢。换赵州录事参军
以病去职。圣历元年
匈奴入赵。公危邦不处。
尽室以行。望河南而将济。
黎阳而疾甚。年六十有二。
十月丁未。终于姚村之逆旅。
归殡于滏阳之郭北。先天二年
皇帝践祚。以故吏齐州司马
惜哉。用公之道。
行公之志。上可以序三光。
下可以平九土。存则位不充其德。
没则荣不逮其身。命矣夫。
夫人范阳郡太君卢氏。故岐山丞元瑾之女。
恭俭之德备。贞信之教兴。
妻道母仪。自家刑国。
享年七十有六。开元六年十一月丁未
终于洛阳宣教里。八年五月丙子
合葬于漳北之神冈。礼也。
咸亨中。王师征辽。
公参是军事。友人太原王守义遇疫于海东。
路艰寇阻。兵危势急。
公独颠沛致丧。归其井邑
其在安州也。朝廷以公精达法理。
乃命覆囚剑南。梁岐冤系。
动盈千百。丹笔所详。
十全八九。其舍生徇义。
返已施仁。皆此类也。
礼莫重乎饰终。于是见其不朽矣。
善莫大乎馀庆。于是知其有后矣。
四子伯玉仲容叔献季良。泣血衔恤。
视天若坠。俾予作颂。
式昭遗懿。铭曰。
旷哉陆公。睹奥臻妙。
文雅外炳。清明内照。
从政本仁。资忠移孝。
不言而理。正身作教。
才何富之。命何负之。
居丧柴毁。遭疾栖迟。
垂彼云翼。落此盛时。
没后荣进。终延赠宠。
德之休明。位匪为重。
嗟嗟千载。贤士之陇。
咏史(下) 其一 陆机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千里莼羹七里尸,两般滋味岂难知。
建春不幸成繻,割尽流苏定此时(自注: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兵同伐京师也,张方陆机张方逆矣,然以之心与其所以治军驭下者观之,苟不败建春门,则张方尔。立身一败,万事瓦裂,之谓欤。张方逼帝迁长安,军人掠后宫,割流苏帐为马帴,事见永兴元年。)
瀛州景城主簿彭君权殡志铭 唐 · 王谏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九
有唐建中二年岁次辛酉十一月三日瀛州景城主簿彭涚字巨源卒于官。
明年十有一月。季弟字长源迎神葬于古渔阳城北采贵里之原。
存殁急难。于此极天伦之戚。
君之先世。禄至高祖
奕叶琼枝。在邦已闻。
曾祖顺。皇朝都水使者
祖杲。御史中丞岭南采访使
考栖梧。蒲州司马
生君身长六尺。性倜傥。
善属文。工楷隶。
广德中。有季父仕于恒。
因省遇乱。来游幽蓟。
与宏农扬鏻太原王河东挺以文相友。为当时高唱。
太尉宁王司徒义阳公鲁卫更荣。秉旄此府。
恩殊寄重。深沈朱户。
君尝儒服曳裾。宴语东阁。
虽梁邸之待孙羊。窦家之欢崔班。
彼一时也。无何。
李惟岳以恒赵叛。有诏司徒讨逆。
议者若师出乎□莫之间。屝屦资粮。
伫我文吏。君解巾始拜此命。
县与贼邻。防虞初阙。
雈蒲之盗。起于仓卒。
长吏请避寇。君曰。
击柝待暴。家人有备。
况国邑乎。苟逃(下阙)
田司马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九
司马姓田氏。
名某字某。
其先盖自齐诸田之裔。
远代仕
徙家于秦。
世为京兆茂陵人也。
生而岐嶷。
七岁能诵诗。
遂通诸经。
齿太学
数岁不上第。
左常侍王倕受钺西河之地。
乃喟然而叹。
谓同舍生曰。
大丈夫立身致位。
不在于此。
徒索长安耳。
遂投刺王公。
见而奇之。
数日酬对。
以为必可用也。
遂表随军要籍。
从事耳目。
甚有裨补。
居无何。
公罢将军下势。
禄乃不及。
亦无愠色。
御史大夫哥舒翰兼统五原
雅知其人。
得之甚喜。
表清胜府别将
非其好也。
人皆叹屈。
独不以介意。
骤改永平府左果毅长松府折冲。
虽从例叙。
亦不出牙幢之内矣。
天宝中
士马殷富。
国用仰给。
哥舒公得黩武于河陇之閒。
横行青海河收九曲。
西拓蕃境数千里。
亭侯郡邑。
鄯城郡于河源军。
又隶临蕃县
由是选举能吏。
以充员位者。
见善如不及。
临蕃介在大府。
尤难其人。
所被斟酌者。
盖百馀辈。
人人自以为得令。
而哥舒公决策取之。
招辑新附。
承上接下。
罔有不悦。
其声洋洋。
播于远近。
安禄山范阳叛。
潼关失守。
有诏御史中丞郭英乂专制陇右。
未及下车。
渭州陇西县
实资旧迹。
抚我凋氓。
曾未浃年。
风俗大变。
郭公尝按部至邑。
见其治理。
褒叹久之。
不以礼物为隔。
时为公道见合。
下榻宴慰。
累日方还。
阆州刺史马雄。
参谋军事
亦幕之良也。
时有序述。
满岁。
凤翔尹李鼎复兼陇右。
渭临洮饷馈不继。
汉阳之赋以资之。
遂举知长道县事。
仍表请起拜清要。
固谢不获。
随牒员来。
在公之勤。
岁寒不易。
嘉声美政。
益震于曩时。
自是日慎一日。
谦而致让者。
至于数四。
特进鸿胪卿刺史太原王公
劳于取人。
逸于用人。
前后褒贬。
无有不当。
田公虽让德有馀。
而王公渴日不足。
遂举摄司马。
知县事
聊以为喻。
且俟后命。
书曰。
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田公有焉。
诗曰。
惟其有之。
是以似之。
王公有焉。
故人歌之曰。
二公更事。
阖境之庇。
二公其休。
谁其为嗣。
君子闻之曰。
汉阳之郊。
政有经矣。
昔有巫宓卓鲁。
亦由今之视昔。
云霄之望。
岂徒然哉。
邵忝春秋之徒。
实采舆人之诵。
执以往。
为之传云。
追树十八代祖司空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唐 · 王颜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五
始祖无名。道之出也。
曾孙有国。周之宗也。
夫国有开必先。粤若后稷播种。
蒸人乃粒。周之先也。
积仁成德。积德成圣。
以至文王周公。与天地合德。
乃继为家圣焉。周礼周易。
与日月俱悬。允著为家法焉。
开国德泽之源流。为国制度之本末。
俾百世不易。万方日用。
岂止三十代中八百年内而已。厥后子孙。
王显姓。始自四十一代祖周平王孙赤
其父泄。未立而卒。
平王崩。当嗣。
为叔父桓王林废而自立。用大夫
庄王不明。遂奔晋。
晋用为并州。自至龟八代。
代牧并州。龟生乔。
至文钊十六代。通前八代。
袭封晋阳侯。文钊生叔俊
叔俊伯明伯明生乇。
河东太守征西大将军。乇生卓。
卓字世盛。历魏晋河东太守
司空封猗氏侯
夫人河东裴氏。父仲贤。
雍州。卓翁年七十九。
薨于河东。时属刘聪石勒太原晋阳
不遂归葬。葬河东猗氏县焉。
隋并猗氏桑泉县。今司空冢墓在县东南解古城西二里。
至今子孙族焉。自古太原乡也。
亦犹润州上元县有琅琊乡。后魏定氏族。
佥以太原王为天下首姓。故古今时谚有鼎盖之名。
盖谓盖海内甲族著姓也。我卓翁葬河东
孙成族。閒生将相
太原之望。独不鼎盖河东著姓乎。
况本支奕叶。金辉玉映。
洪源长派。碧注清涟。
袭官婚者。戚属兼之。
澄而为止水。绝资荫者。
徭税不暇。漫而为众流。
军府而耳顺方免。负终身之耻。
戍积石而万里交镇。有次死之苦。
更接二京之庭。驱出九流之外。
盖魏地狭隘。迫而使之然也。
开元中左丞相张公说越认范阳封燕国公
大历初左相缙叔越认琅琊齐国公
河东王承太原望久矣。一旦为缙叔齐公没之。
而望平沈也。如燕齐两公。
皆名世大贤。社稷重器。
尚尔为也。况中智以下薄俗者乎。
又见近代太原房谱。称显姓之祖。
始自周灵王太子晋。琅琊房谱亦云太子晋后。
晋平公周太子生而异。使师旷朝周见太子
太子年方十五。太子
太子曰。吾后三年上宾于帝。
果十八而仙。得不谓元精下降。
全真上宾。则知年未十五。
已是神仙矣。岂于三年之中。
而始同凡有嗣息耶。是各为修谱者务神奇祖先。
竞称太子晋后。不其妄欤。
凡称太原王者。无非周平王孙赤之后。
前已详之明矣。桑泉房奉朝请善翁。
善之子𣅧子翁。官至开府仪同三司车骑将军河北道大总管
见隋书。墓今有碑。
僧昙延有奇表。身长八尺。
见高僧传。蒲州桑泉人也。
或有延公赞曰。德与天全。
身居佛半。桑泉房幽州都督元圭翁。
广州都督方平翁。皆盛德光时。
左补阙智明伯。户部员外郎岳灵叔。
猗氏房右丞维叔。左相缙叔。
俱伟文耀世。或有上缙叔诗曰。
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
人谓戏言。时称定论
虞卿安西北庭节度正见叔。武德冠时。
如入仕朝廷。百舍或一。
出宧州邑。十室二三。
文武举选。仅不比屋。
有以见我卓翁积德积仁。垂不已之
流于无穷也。然因官婚。
乡族。迷失宗望。
亦往往而在。司徒昶翁诫宗人曰。
若结婚姻。如暴贵无识。
猥富不仁。慎勿为也。
又诫曰。勿三代不仕不学。
不看客失婚无谱。不葬无坟墓。
修仁。若是恶事。
三代皆沦小人也。戒之慎之。
孱孙颜。由进士官历台省
洛阳。移典杭州
大理少卿。拜御史中丞
虢州刺史。尝叹大道久隐。
浇漓时极。今于正经揭道字为志。
于子史揭道字为翼。成五十卷行于代。
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闻于朝。卓翁冢墓古有碑庙。
直下宗子。四县离居。
每年用正月七日一合来祭。干戈动来。
废至今日。时方开泰。
冀得复行。呜呼。
魏之风俗。俭不中礼。
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颜实永痛。力建丰碑。
有四义焉。一归流遁者之心。
二正迷宗者之望。三伏旌垂庆之德。
四永铭储祉之仁。铭曰。
太原一宗。晋代三公
薨时世故。葬此河东
孙谋克著。祖所钟。
显魂凛凛。遗冢崇崇(谨案蒲州府志以此碑非唐人所作云文中谓周平王孙赤其父泄未立而卒平王当嗣为叔父桓王林废之而自立及庄王不明遂奔晋求之传记事皆无有且晋于是时献公未强并州太原尚在狄地况州牧之官始自汉世安得晋于此时即用以为牧而先立此号又谓自至龟八代代牧并州自龟至文钊十六代通前八代代袭封晋阳侯语尤无稽且太原乡牒其状乃颜所上状称冀州刺史碑乃河东太守状称卓在晋为司空河东太守碑乃魏晋河东太守司空安有一人自述其先世而牴牾不合若此又谓开元中左相张说越认范阳燕国公大历初左相缙叔越认琅琊齐国公与缙自以功名官位得封初未闻越认之事且公侯之爵亦非因越认门望可邀得者其辨甚详今登载原文仍录辨语存證)
水乐亭熙宁五年七月 北宋 · 张畀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夫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
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呜呼,至乐不知于世也久矣!
世俗之耳,非金石之和、笙竽之妙,则不能以厌其欲,况山水之音乎?
惟志人全士,淡然有忘情自得之怀,则知以山水之乐为乐也。
唐元次山尝爱南磳之水,与酒徒命之曰「水乐」,从而著说,以订司乐氏,使天下知有水乐之乐者,次山启之也。
次山,可谓知乐者矣。
熙宁三年冬十二月,左蜀太原王侯以尚书都官员外左除是邑,下车听讼,庭无留滞,王事既间,且以山水放意。
尝曰:「向读刘梦得诗,有『东阳佳山水』之句,其诗乃东阳于兴宗《涵碧图》寄而得之,岂于令之后独无遗赏者乎?
一旦出县南数里,登岘山之佛庐,庐下两山对峙,有飞泉数丈,界山而落,淙石逗磴,泠然有清浊高下相应之声,因徘徊久之,曰:「此非南磳之水乎」?
公暇则率僚吏相与坐石弄泉,移时不能去。
院僧因搆亭于涧之上,命之曰「水乐」,既而具殽酒,命宾从咏歌以落之。
噫!
夫吹管操弦者,欲彰声也,虽有繁手,遗声多矣。
此则非丝非,五音不能合,六律不能主,不彰声而声自全,向非有全士之耳,又焉爱夫全声也,然佳山水旧所称著,今水乐之胜既无次山之说,又无梦得之诗,深可恨也。
然方今文物盛于有唐,而以才名于诗者固不减于二人矣。
茍复以丹青求当世之贤于梦得者为之咏歌,则他日之名,不下《涵碧》矣。
侯名概,公操其字也。
壬子七月一日记。
按:道光东阳县志》卷二三,道光十二年刻本。
代诸郎中祭王相国830年1月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维大和四年月日。
某官等敬祭于故相国太尉太原王公之灵。
呜呼。
天以和气钟于贵人
含光不曜
煦物如
自贡士。
骤为廷臣。
鸿雁联行。
其淩青云。
既操利权。
兼秉国钧
食禄甚厚。
奉身如贫。
井络之隅。
益部为大。
斗牛之下。
扬州繁会。
受社临戎。
油幢曲盖。
印绶重謺。
恩华滂霈。
簿领如山。
处之若閒。
搉筦之权。
往而复还。
炎炎炜炜。
出入二纪。
未曾伤神。
屡有荐士。
急难友弟。
谨厚训子。
颜间熙熙。
不形愠喜。
处己无咎。
得君如此。
若木方高。
商飙歘起。
三台之气。
变现在时。
五福之来。
盛衰有期。
晓下黄閤
车骑威迟。
夕归华堂。
言笑嘻怡。
诘朝愀然。
有志求医。
未撤琴瑟。
俄悬素旂。
宸衷震悼。
朝右悽悲。
诏下褒崇。
恩殊等夷。
灵輀既驾。
真宅将归。
笳箫咽而复扬。
风日惨而无辉。
元亮等或早挹清尘。
或晚承泛爱
昔修礼于门阃。
今缠悲于祖载。
幽显虽异。
音徽未昧。
神之格思。
歆此诚酹。
尚飨。
张尚书行状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五、《宋景文集》卷六二、《皇朝文鉴》卷一三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四、《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五四、《曹南文献录》卷七四
张咏字复之,年七十。
惟公禀尊严之气,凝隐正之量,粤在羁丱,不偕儿曹,嶷然志向,高自标置。
始就外傅,即览群经。
书必味于义根,学乃知于言选。
家贫无以本业,往往手疏坟史。
每有属缀,辄据庭树槁枝而瞑。
茍不终篇,未尝就舍。
磥若多节,默表大厦之材;
居然晚器,弗示良工之璞。
太原王搏名知人,见公𢥠然异之,独谓公曰:「唐魏文公本生此乡,故老有言,后五百年复出一佳士。
元精回复,祭酒当之矣」。
公谢不敢。
兴国四年,始游邺下,与故上谷寇公准推毂引重。
时属乡里命秀,方国试言,府将雅钦公名,议为举首。
夙儒张覃者,悃愊有行,疏略少文,公即以檄谒府,盛称其长。
终得荐,公为之下。
汇茅有吉,爵砥相先,让夷之风,一变河朔
明年,进士及第
释褐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尤厉风节。
大江之南,民裕文敝,囚以手而上下,狱为人而重轻。
公廉知其状,痛绳以法,精力于职,擿伏如神。
洗其锲薄,镇之忠厚。
吏乐其职,多一笑而归休;
民协攸居,或减年而从役。
就改将作监丞著作佐郎
解秩,授太子中允,关掌麟州军事。
夏台弗靖,西戎方强,公缮起亭障,精明烽火,坐赞叔敖秉羽之策,多嫖姚穿域之乐,伐谋取胜,四鄙以安。
端拱纪元,天田躬耤,转秘书丞
明年,充礼部考试官
已事,复倅相州
一惧之年,宜为亲解;
百斤之牍,终以恳辞。
乞董濮上市征,以便迎养。
诏可其奏。
月馀,召赐五品服,知浚仪县
俄为荆湖北路转运使
事不诿上,世咨其清。
劾罢太守奸赃疲愞者十数,悉条所部废格抏敝者百馀事,棱威所振,吏皆股栗。
廉使上其理状,玺书褒美。
三年,迁太常,为郎中
再旬,乘驿赴觐,加锡金紫。
翌日,迁虞部,为郎中
再旬,授枢密直学士,赐钱五十万,判银台通进司门下封駮事、兼三班院
河东大将张永德小校犯法,因笞而死。
诏按其罪,公即封还制书,白上曰:「永德为国牙爪,居天下劲兵处,若以一部曲摧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
上不纳,因不关银台而下书谯让。
未几,果有营兵胁讼军侯者。
公复争前事,上辄优容谢之。
会贼顺缘间,坤维摇乱,偏师数万,鼓行而西。
太宗以为潢池弄赤子之兵,荆棘生大军之后,畴咨上辅,崇简守臣,参预武功。
苏易简白上曰:「某甫可属大事,当一面。
若奉将威命,降谕剧贼,陛下高枕,永无西顾之忧矣」。
乃命公知益州,揆日占谢,赐白金一百四十斤。
鸿卿出郊,不复内御
子颜引道,初无办严。
朝家方以大师未集,留之半岁。
公潜簿所赐,上还长府。
其秋,遂诏赴部,公终不复言。
至道二年,改兵部,犹为郎中
会丁新昌郡太夫人之丧,恩诏夺服。
《阳秋》之义,不以家事为辞;
《礼》经所执,亦推顺变之大。
真考嗣历,迩臣均霈,即拜谏议大夫
归朝,还给事中、户部使
七旬,拜御史中丞
咸平二年知贡举
杜绝书谒,时称得人
,改工部侍郎、知杭州
五年,移京兆
明年,转刑部,复为枢密直学士,再知益州
寻加吏部,犹为侍郎
景德三年,罢归,领三班登闻检院奉朝请
先时,生疡于脑,至是弗损,归家第,赐环中造,适移状言上,酷请外藩。
寻知金陵江南安抚使
岱宗成礼,改尚书右丞
升人以秩满,愿留,即拜工部
汾脽饮至,又进礼部,皆为尚书
疾剧还台,求访高手,荐剡需头之奏,愿遂角巾之游。
魏舒之先行后言,人无知其去位;
平津之何恙不已,诏益勉于存神。
依违半年,必于得谢。
上不获已,出公陈州
大中祥符八年八月一日,齐终于理下,享年七十。
呜呼!
景命弗究,宗工其萎;
如仁均哀,歼我何赎!
邦人改祠而为讳,道路举音以过丧。
真宗闻讣震嗟,追赠尚书左仆射
天禧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权窆于陈州宛丘县孝悌乡谢村焉,从宜也。
公始娶夫人唐氏,卒。
继室以太原郡夫人王氏,即河阳节度使显之女,允执妇道,以佐君子,后公三年而殁。
子从质,以父任,累迁至卫尉丞,居公之丧一月,以毁而夭。
女一人,适故内相王公禹偁子嘉祐。
母弟诜,以公延赏,今为虞部员外郎
孙四人:曰约、曰综、曰绰、曰绅,咸以忠厚世其家。
公阶至正奉大夫,勋上柱国,爵开国公,食封户三千七百,实户四百,其大较也。
公姿宇爽迈,谋谟沈敏。
道驾俗表,气笼霄极。
任节侠,已然诺。
不窕不槬,如玉如莹。
修词立诚,博见强志。
篰书兼两,宾盖成阴。
佐郡被边,遭时右武,入蚁封而试马,回策若萦;
张狸步以射侯,舍矢如破。
总物纤密,绝人远甚。
司封駮,则详言粹议,有任隗之沉正;
台宪,则摧奸触佞,有傅咸之刚简。
治益部也,宿师屯结,县官乏食,掾吏搏手,狂狡启心。
公乃贱售盆盐,翔贵囷米,留迁钟豆,讽告乡县。
民或妄言沮公,公斩之以徇,自是见粮大集,战士倍气矣。
自不逞挺乱,重城晏闭。
主帅王继恩、上官正顿师入保,埋根不进,坐失脱兔之拒,居若贾胡之留。
公以为将不亲行,众不可使,乃劝正自当一队,以贾群勇。
正许诺,行有日矣,公虑其不进,于是椎牛宿帐,具出饯之礼,中坐酒酣,亲举属军尉曰:「尔曹俱有亲弱在东,蒙国厚恩,恐无以塞责。
此行当直捣寇垒,尽其噍类,平定之日,东向以报,目见朝廷,举万年之觞,岂不快耶!
若犹老师逸囚,疲民旷日,即此地还为汝死处也」。
正由此东行深入,诡道兼进,殊死鏖战,尽俘凯旋。
公乃出车劳勤,摐金大会,以次论获,先命行赏。
皆伏公气决,不敢迎视。
继恩帐下卒缒城夜逸,吏执以告,公恶与继恩不协,即命絷投眢井,一府无知者。
先时,劫掠之际,诬染尤众,胁从有状,归诉无阶,各保营壁,共怀猜贰。
公以为鹿不择音,既亡生路,虫入其腹,惧益厉阶,亟下移符,镌说魁宿,宥其枝党,纵归田里,譬以大恩,讫无敢桀。
及再任也,属六骡南牧,灵旗薄伐,公虑远夷为变,欲出奇以胜之。
因取盗贼之尤无状者,磔死于市,凛然人望,遂臻靖嘉。
每吏牍便文,久不得判,公率尔署决,人皆厌伏,罚既值罪,按无廋情。
蜀中喜事者,论次其词,总为《诫民集》,镂墨传布。
张敞之为京兆,时时越法纵舍;
黄霸之守颍川,人人知上意,无以过之。
馀杭也,遘民荐饥,方蜡不启。
稻蟹无种,原田若艺,民挟盐利以冒公禁者,日数百辈。
公一切笞遣,不徇彝法。
逻戍入启曰:「法乱如是,人将安禁」?
公劳之曰:「馀杭十万户,饥者七八,弗挟盐利,无复生意。
若暴禁之,彼将圜视衡击,以扰居者,则为祸大矣。
尔曹第忍之,俟其岁定,则太守复以三尺律从事矣」。
是年虽歉,人无泛命者。
富家子与婿分财不协,诣府廷辨。
婿曰:「彼先子有治命,婿七子三」。
因出遗札,子不能举其契。
公索酒酹地曰:「彼父,智人也。
当死之日,子方冲孺,托养于婿。
茍子有七分之约,则亦死于婿手矣。
今当七分归子,三分归婿」。
于是二人号恸,以为神明。
公之操决,率是类也。
原其遇二圣也,以功名自任,故力与命偕;
显八座也,以方格见信,故言与行危。
本乎直清,贯以忠恕,无乞灵徼福,无人非鬼责,履重刚不险,临大节不夺。
葵藿弗采于猛兽,山川宁舍于骍角。
若夫安世之恨谢,翁归之灭私,《大有》之文明,《小雅》之恺悌,公皆兼有其美。
惜其未极柄用,遽愆腠理。
上欲以为相者数矣。
天之不憖也,悲夫!
公雅好著文,深切警迈,以不偶俗尚,自号「乖崖」。
公尤善诗笔,必覈情理,故重次薛能诗,序之曰:「放言既奇,意在言外」。
议者以公自道也。
生平论著,仲氏诜集之,成十卷,以行于代。
内外埽之日,无掐膺之妾,无杂吊之宾,终齐事而乃瞑,取禅书而颂德。
汉廷诸老,恨王骏之不侯;
天下人之,为陇西而流涕。
斯非遗爱遗直、立功立言之极欤!
敢摭令猷,以须史阙。
谨状。